对但丁影响最大的除了贝特丽思就是他的老师布鲁涅托· 拉蒂尼(Brunetto latini )了,在佛罗伦萨的许多纪念碑上都提到这位但丁的老师,说他是给佛罗伦萨带来先进文明的人之一。《神曲·地狱》第十五歌 第七圈 第三环就是讲的但丁与这位伟大的老师相会。
但丁的这位老师具有古罗马西塞罗的风采,善于雄辩;似乎爱雄辩的人都特别热衷政治,鲁涅托· 拉蒂尼就是如此,但丁在这点上深受其影响。
当时佛罗伦萨的政治现实非常残酷,充满着严酷的党派斗争,归尔菲派Guelphs忠于教会,吉伯林派Ghibellines信奉帝王,两派打得你死我活,归尔菲派派掌权后又分为黑党和白党。1294年,即但丁出版《新生》的转年,老师布鲁涅托·拉蒂尼去世,浪漫的的文艺青年但丁决定投身政治,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。政治不是普通人的游戏,对诗人尤其沉重,虽然他做到了佛罗伦萨最高行政会议的六大行政官之一,但仅仅两个月就被整得遍体鳞伤,无家可归。先是黑党在他出访罗马时以腐败罪宣布放逐他,他一旦回到佛罗伦萨就要被判处死刑;以后白党也唾弃了他。
1302年是但丁新生活的开始,他踏上了流亡之路,开始在城市之间漂泊。那时候的流亡被认为是对一个人最严厉的谴责,但丁也认为这是死亡的另一种形式。但换一个角度,这对但丁来说也是一件幸事,他从此摒弃了任何党派的任何观点,不再是白党或黑党,不再卷入两败俱伤的政治斗争中,开始真正拥有自己的独立的观点,他的生命在流浪中重新绽放。对人类历史来说,这更是一件幸事。一部伟大的作品在流亡中产生了,这就是脍炙人口的《神曲》。
《神曲》书名其实不是但丁命名的,但丁只是简单称为“喜剧”。“神”在这里,可以理解为形容词,是几个世纪的读者对这本书的尊重,表达的是一种朝拜者的心情。但换一个角度,它又确实是一部神曲,作者用它与上帝对话,与上帝沟通。
《神曲》不像《新生》那样清新易懂,它涉及古希腊罗马的人物太多,涉及欧洲中世纪的典故太多,涉及哲学和神学的知识与意象太多,它的象征和隐喻也太多,由此,它被誉为欧洲中世纪的百科全书,也显示了诗歌比哲学具有更强的张力。
下面,我试着解读一段:
《神曲》的第一句:“在我们人生的中途,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,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。啊,这森林是多么荒芜,多么险恶,多么举步维艰,而要道出这景象又是多么困难。”这就是走过人生一半旅程的但丁,人生如同旅程,是心灵和智力的探险,人到中年,是油腻,还是佛性,这是人类的永久的问题。
第二句:“我向上一望, 见山间已经披上了指导世人走各条正路的行星的光辉。这时,在那样悲惨可怜地度过的夜里,我的心中一直存在的恐怖情绪才稍微平静下来。”这完全是柏拉图式的叙事,是诗歌版的洞穴说。天亮了,曙光在望,理性与知识的光辉照在从洞穴里爬出来的但丁身上。
再来到第三句:“我使疲惫的身体稍微休息一下,然后又顺着荒凉的山坡走去,脚底下最稳的,总是后面那只较低的脚。”这里讲到了肉体的疲惫,是要葛优瘫吗?一讲到肉体,实际所蕴含的哲学已经从柏拉图主义进入到新柏拉图主义了。肉体的问题是个体的问题,个体的疲惫是不可以靠理性完全解决的。人其实靠两只脚走路,一只是理性,一只是肉体,支配肉体的是意志,虽然意志会分裂,会冲动,会被管制,地位似乎比理性低,就像爬山时后面那只脚,但似乎更可靠。

《神曲》中的插图画
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承诺理性可以拯救人类,但人性的弱点会与理性一较高低。果然,代表肉欲的豹子、代表傲慢的狮子、代表贪婪的母狼出现了。但丁无助地喊道:“求求你,救救我吧!”
此时,贝特丽思又出现了,她请求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来引导但丁。于是,维吉尔来了,维吉尔既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,也是一个新柏拉图主义者,他将带领但丁走过地狱与炼狱。但丁尊称他为自己的导师,智慧的海洋。
经历了地狱炼狱后他们到了天堂,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维吉尔也帮不了但丁了,于是贝特丽思亲自来引导他游九重天。
至于地狱和炼狱是什么样子,谁可以进入天堂,我们留在旅途中慢慢聊。
但丁的伟大是要慢慢体会的,懂了但丁,就懂了文艺复兴,也就懂了我们今天这个让人局促不安的世界。
英国诗人、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托马斯·斯特尔那斯·艾略特(Thomas Stearns Eliot,1888 -1965年)曾说过,整个世界被但丁和莎士比亚中分了,不可能再有第三个人。也就是说,凡是人类思想达到的程度,但丁都达到了;凡是人类思想涉及到的问题,莎士比亚都涉及过了。
但丁到死也没有回到佛罗伦萨。以后,佛罗伦萨人后悔了,今天我们漫步佛罗伦萨,但丁的长脸、鹰钩鼻子、大下巴随处可见。

但丁
但丁流亡之路的终点是拉文纳(Raveuna)。1318年,他来到这座意大利东部的城市。这里曾经是古代罗马的海港,公元前49年凯撒由此进军罗马。402年,西罗马皇帝赫诺琉斯舍弃罗马定都于此,直到476年西罗马灭亡。公元五至六世纪成为东哥特王国都城,六至八世纪是东罗马帝国统治意大利的中心。但丁在这里继续着他的《神曲》。1321年,《天堂》脱稿,但丁去世。他死在拉文纳,也被埋葬在那里,享年56岁。
拉文纳是我们这次旅行的停留之地,让我们走进圣弗朗西斯科教堂(Basilica of San Francesco),去但丁墓前放一束花。
编辑:孙德利
